“影片”国产电影何时走进春天里?

今天,58足球达达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国产电影何时走进春天里?》,如果您对国产电影何时走进春天里?感兴趣,请往下看。

自从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以来,国产片在票房成绩上一直优于进口片,如今这一保持了9年之久的纪录已被改写。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170.73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82.73亿元,占票房总额的48.46%。如果不是因为2012年下半年国产影片的强劲上升势头,这一数字还将大幅下滑。无独有偶,2012年全国票房前十的影片中,进口片占据了8席,国产影片仅有2部上榜。在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冲击下,立足未稳的国内电影产业再次迎来严峻挑战。在笔者看来,单纯依靠政策保护无助于国内电影产业长足发展,唯有提高创作水平,依靠品牌化和类型化引领制作方向,才是国产影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从表面上看,国产电影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在于2012年突然增加的进口大片配额。但归根结底,这一现象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大部分国产影片长期缺失核心竞争力。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不能不考虑,市场监管体系和档期排片秩序当然也很重要,但我们更应该从主观创作和营销制作上找根源。长期以来,我国商业电影创作和制作群体中,适应市场要求、熟悉商业类型电影市场规律的仅占少数,大多数创作和制作人员要么是漠视产业规律,一味标榜新奇风格,要么是缺乏创新意识,使电影沦为泛娱乐化的粗制滥造,导致国产影片的整体创作和制作水平徘徊不前,相当一部分不符合电影艺术和技术标准的“奇葩片”充斥银幕。在这种产业模式主导下,80%以上国产电影出现无法盈利甚至大幅亏损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令人欣喜的是,在近期的国产电影市场中,不乏亮点。在2012年的“贺岁档”中,国产电影如井喷一般层层涌现,尤其是创造12.6亿元票房奇迹的《泰囧》,3600多万的观影人次创造了国产影片新纪录。随后跟进的《大上海》、《一代宗师》等,无一不是制作精良的标准化商业类型影片。2012年的贺岁档,见证了中国电影市场化10年来的进步,也让类型片这一好莱坞制胜法宝在国内电影市场站稳脚跟。

票房上的成功不能复制,成长中的经验实可借鉴。如果说市场化改革走过的10年,是国产电影在政策的适度保护下“偷师学艺”,那么从今以后,国产电影与好莱坞进口大片在正面战场上的较量必将频繁上演。从长远来看,任何的保护政策都不如加强国产片的市场竞争力更为有效。打破瓶颈,锻造品质,直面竞争,国内电影产业才能打通经脉,进一步稳固并拓展市场份额,形成内涵丰富、活力充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期待国产电影早日走进春天里。(广宇)

(编辑:朱杉杉)

好了,关于“影片”国产电影何时走进春天里?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