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8足球达达给大家分享七七柒柒77带来的《【独家专栏】英名记:大力扶植土帅 才是中国足球的长期出路》,如果您对【独家专栏】英名记:大力扶植土帅 才是中国足球的长期出路感兴趣,请往下看。
文/约翰-杜尔登,《卫报》、美联社记者,亚洲足球专家
成为一名足球教练可不容易。本周早些时候,我与在欧洲为下赛季中超物色新外援的石家庄永昌主教练阿富辛-古特比谈到了这个问题。
广州恒大把主帅卡纳瓦罗送去学习培训,或许被不少人视作是个残酷的举动。当然了,对于在世界足坛颇有名气的卡纳瓦罗而言,这的确有失颜面,而且这招还并不能起多少作用。即使卡纳瓦罗参加了,也并不能让他变成一名更好的主帅,对球队而言也并无益处。
北京国安采取的则是不同类型的残酷。他们在6月时炒掉了施密特,当时球队据积分榜榜首有4分的差距。十年前,他们炒掉李章洙的决定同样非常残酷。但如果国安能够争得第一,那么,最终球迷不会在意这样的残酷。
俱乐部这样频繁换教练能够取得成功吗?很难说,但的确是有机会的。看看切尔西。他们的模式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教练;新教练接二连三,是骡子是马都拉出来溜溜,哪怕赢了冠军的,也要习惯企业文化,来去匆匆。只不过现在俱乐部的外部环境有所变化,转会禁令让他们转向年轻教练兰帕德,企业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些许转变。
但你总结一下当下成功俱乐部的共性,比如曼城和利物浦,他们都是由像瓜迪奥拉和克洛普这样的优秀教练打造,并一手带出来的。给他们应有的支持和时间(当然了,资金也是少不了的),他们就能够给你带回成功。
对中国俱乐部而言,这才是他们理想型的主帅。诚然,克洛普和瓜迪奥拉短时间内还不会东游中国,但受他们理念影响的新生代教练很快就将成长起来。
我之前曾说过,我认为除非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原因,否则像近几年这样雇老牌洋帅对中国足球来说不是出路。
同样的,对中国俱乐部而言,选帅同样是个难度很大的技术活。谁能知道哪些教练来中国后能适应得更好呢?克洛普和瓜迪奥拉如果不能说英语,如果对于欧洲文化不熟悉的话,他们的作用绝对会大打折扣。
对中国足球而言,长期的解决办法就是培养更多优秀的本土教练。目前来看,本土教练没有得到足够多的机会。
本土教练更稳定,能长时间扎根育人,能从无到有,从底层一步步打造一家俱乐部。在一个拥有16支球队的联赛里,理想情况下10支球队应该雇佣本土教练,6支可以雇佣优秀外籍教练。“外来和尚们”更多的意义,在于来交流传播先进足球理念和经验做法。
中国有李铁和李霄鹏这样的优秀本土教练,他们理应获得更多的机会。当然,即使有了更多的优秀教练,足球界还是那样残酷,但那时候的残酷将更有意义。
好了,关于“教练”【独家专栏】英名记:大力扶植土帅 才是中国足球的长期出路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