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帅”【晴空专栏】褪去冠军光环 固执自负的勒夫靠什么自我救赎?

今天,58足球达达给大家分享小龙人带来的《【晴空专栏】褪去冠军光环 固执自负的勒夫靠什么自我救赎?》,如果您对【晴空专栏】褪去冠军光环 固执自负的勒夫靠什么自我救赎?感兴趣,请往下看。

欧预赛客场2-0拿下北爱尔兰,总算让德国战车及时止住颓势,也让主帅勒夫得以暂时脱离风口浪尖。只是在这场关键战役中,德国队的惊险表现让外界依然未能看到那支曾经的统治级球队,反而进一步暴露出王者不再的现实困境和低迷状态。看上去,纠正三中卫体系的勒夫确实在本场比赛试图改变和救赎,只是固执与自负依然是其争议形象无法撕去的标签。

善于借鉴,这是勒夫站上世界之巅的重要基础

在足球领域,关于国家队主帅的争论始终其实从未停歇。特别是在外界看来,这个工作相对清闲(无需备战每周赛事),却有机会冲击世界足坛最高荣耀(大力神杯),让人羡慕,而事实却是,当今足坛的集中矛盾点确实存在于国家队层面的主帅岗位。

一方面,由于国家队主帅的聘请和薪资由各国足协负责,这便决定了国家队主帅(国足除外)的年薪根本无法与俱乐部相提并论。例如,2018年世界杯八强球队主帅的薪金总和不过1530万欧元,远不如穆里尼奥执教曼联时的2600万欧元,甚至还不如国足主帅里皮。另一方面,国家队主帅岗位却显示出高风险因素。数据统计,2018年世界杯32支参赛队主帅执教球队的平均年限不足4年,还不如一届世界杯的周期。

由此可见,国家队主帅位置往往很难吸引顶级主帅的兴趣,更难以产生常年厮守的不变主帅。对比上文分析却可发现一个例外,那就是享有欧洲足坛国家队主帅最高年薪且执教德国队长达13年的勒夫着实是个“特殊”的存在。如果再回顾勒夫的执教生涯,无法掩饰的还有,这位世界冠军主帅既充满成功的基因,也不乏日后争议的因素。

回顾球员生涯,曾长期在德乙打拼的勒夫并未留下太多成绩,退役并走上教练岗位后才得以崭露头角:1996年8月,随着主帅弗林格接任瑞士国家队教鞭,担任助教的勒夫转正成为斯图加特主帅。随后,由勒夫打造的巴拉科夫、埃尔伯和博比奇“魔幻三角”席卷德甲,自此让他开始得到外界关注。然而,这不过是勒夫在俱乐部执教时的唯一硕果,此后执教费内巴切、卡尔斯鲁厄等球队时,勒夫均因战绩不佳而遭遇解雇,如2000年在土耳其阿达纳队仅执教3个月后,勒夫便下课。

由此可见,德国足协2004年8月宣布勒夫担任国家队助教时,绝对是让人出人意料的,而这正是得益于时任主帅克林斯曼的极力推荐。历经2006年“一个夏天的童话”后,克林斯曼光荣隐退,并把教鞭交到了勒夫的手里,而勒夫在与德国足协签约时明确表示,将继续奉行克林斯曼制定的执教方针,这也被外界视为他能成功接棒“金色轰炸机”的首要原因。

果不其然,勒夫的萧规曹随确保了德国队的稳定和成长。而2008年欧洲杯闯入决赛后,勒夫又欣喜地迎来了德国足球坚持青训的累累硕果——2009年,德青队以碾压之势拿下U21欧青赛冠军,诺伊尔、厄齐尔、胡梅尔斯、博阿滕、赫迪拉等崭新黄金一代就此登上历史舞台;更关键的是,伴随拜仁时年崛起,以这支德甲班霸为班底的国家队在人员和战术层面也有了值得信任的根基。当然,勒夫善于借鉴和效仿的执教风格在此非常重要。

2010年,拜仁时隔多年再度闯入欧冠决赛,主帅范加尔为打造的4-2-3-1战术迅速被勒夫的国家队所使用。除了撤至后腰位置的小猪成为拜仁与国家队的双料核心,坚持两翼齐飞战术的进攻设计也收效明显。

来到2014年巴西世界杯,瓜迪奥拉为拜仁融入的传控基因已深入精髓,这让坐拥多达7名拜仁球员的德国队受益匪浅,勒夫甚至一度把无锋阵直接嫁接到国家队。纵然小组赛的表现难言满意,但是克洛泽回到先发后的德国战车一路高歌猛进,直至举起大力神杯。

重回老路,俄罗斯世界杯的耻辱让勒夫跌下神坛

对于无法长期集训和磨练,甚至在大赛前仅有几周时间备战的国家队而言,选择球员最为熟悉的俱乐部战术体系作为基础,不仅是简单有效的尝试,更是明智理性的做法。对本身战术设计水平存疑的勒夫而言,这种执教理念着实帮助他在国家队的执教之路走向了成功。

2014年被评为年度最佳主帅后,曾有不少媒体吹捧勒夫完全有能力在俱乐部层面带领拜仁冲击世界冠军,另有传闻指出,皇马一度把勒夫视为主帅候选。如今看,这般评价似乎忽视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勒夫的战术理念更具备借鉴性,而非充满创造性,这在国家队层面非常合适,但是在俱乐部层面是否合适呢?

回顾历史,诸如贝肯鲍尔、雅凯等知名主帅在拿到世界杯冠军后的急流勇退留下了一段佳话。但是面对与多支俱乐部的传闻,勒夫似乎不为所动,并与德国足协多次续约。看上去,勒夫对世界杯冠军过后再度追求欧洲杯冠军充满期待,只可惜,外部环境的明显改变和荣誉带来的自负和傲慢让勒夫的前进脚步渐渐偏移了方向。

2016年欧洲杯,再度出发的德国战车依然在小组赛阶段举步维艰,无锋阵体系下缺乏速度和冲击的进攻打法已然成为众矢之的。随着戈麦斯成为主力,德国队再度恢复战力并连克斯洛伐克和老冤家意大利,杀入四强。此后,已呈崛起之势的高卢雄鸡把德国战车阻挡在决赛门外,只可惜,外界并没有看到那支传控德国已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更多人认为,多员主力伤退才是德国队出局的理由。

如同该赛季拜仁在欧冠被马竞淘汰出局,更为务实的反击战术其实已经成为传控足球的致命死敌。欧洲杯过后,新帅安切洛蒂的到来似乎要把拜仁从传控足球中“解救”出来,但意大利主帅过于保守的战术理念与崇尚进攻的拜仁精髓发生了直接碰撞,导致南部之星自此陷入不应有的混乱。此时,勒夫的眼光开始在拜仁身上做出转移,并瞄准了再度统治英超赛场的切尔西。

2017年联合会杯,以“二队”出战的德国战车展现出三中卫体系的全新选择——这正是切尔西在孔蒂麾下步入成功的战术基础。不仅如此,德国队还罕见地主动放弃控球,转而向更为务实的战术改变,而这种务实作风让缺乏星味的德国队依然稳健,击退智利队后举起了冠军奖杯。

可以说,联合会杯冠军是勒夫借鉴型战术的又一次成功,加之德青队同年再度赢得欧青赛冠军,这让后备力量充足的德国战车完全具备卫冕世界冠军的实力。此后的俄罗斯世界杯,勒夫果然带上了14名世界杯新人,并摒弃上届夺冠功臣格策、许尔勒等球员。然而,当赛事正式打响后,外界却发现,勒夫所倚仗的居然还是一众老臣,如首场面对墨西哥队,便有8名先发球员是参加过上届世界杯的老将——由此可见,勒夫也如诸多冠军教练一般,成功过后便以为找到了常胜之师,这种自信让他在战术层面彻底开了倒车。

这就不难理解,勒夫的球队又回到传控足球的老路,并再度摆出无锋阵。只是他理应知道,此时瓜迪奥拉都已在曼城不断“升级”战术,除了坚定使用高产中锋,还格外重视后腰的防守能力。纵然如此,在训练场练了半天三中卫体系的勒夫还是固执地继续使用已落伍的传控战术(且无中锋),这自然让德国队在战术层面早已暴露在敌手面前,也为世界杯的处处受敌埋下了伏笔。诚如墨西哥主帅奥索里奥表示“半年前就针对德国制定了比赛计划,”如此缺乏变化却循规蹈矩,德国战车最终在重蹈西班牙覆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固执己见?勒夫的自我救赎面对重重阻碍

这是“一次历史级的丢人现眼”,著名媒体《明镜》在德国队于世界杯耻辱性出局后如此评论。如今再回头看,纵然德国战车在俄罗斯世界杯使用三中卫体系的新阵,恐怕也难以改变老气沉沉、无精打采的整体状态。但是,这种新意完全可以提升德国队本就缺乏保护的防线力量,而拥有一名支点中锋也可助队提升进攻选择,进而让德国战车至少可以改变在世界杯赛场那般失魂落魄的丑态。

兵败俄罗斯后,勒夫凭借此前的荣誉和德国足协自身问题而在争议声中保住了帅位,勒夫本人也发出了立志改革的誓言。然而,此后的初始表现证明,勒夫似乎盲目地认为德国队惨痛的世界杯之旅只是意外。例如,在欧国联的初始几场比赛中,他在人员选择和战术设计中依然未做改变,这让德国队继续遭遇失败的不变结果。

显然,球队这般战绩让勒夫的帅位更为不稳,而他此时终于表示经过“深刻反省”,决定采取不放弃传控但必须在进攻三区提速的改革,并把德国队的战术推到三中卫体系。欧国联惨败给荷兰后,勒夫更是进一步在攻击线明确,由速度型球员构成崭新的“锋线三叉戟”,这让萨内、格纳布里和维纳尔(罗伊斯)承担起进攻重任。总之,勒夫的新战术就是控球可以变得可有可无,但是前场速度足够快就行。

俗话讲,改变才有希望。不得不说,勒夫的调整尝试终于改变了德国队的固有印记,球队在欧预赛客场拿下荷兰队便是一次成功体现,这让勒夫再度相信自己又找到了德国队的最佳药方,甚至信誓旦旦的登门踏户般来到塞贝纳大街“官宣”穆勒、胡梅尔斯和博阿滕被国家队永远放弃。但是,勒夫的盲目自信已经和时代彻底脱节——锋线三快的战术可以奇兵式的突袭荷兰,但作为长期战术很快也很容易便被对手所破解。

因此,只是过了几个月,科曼的橙衣军团便在客场再度把德国战车斩于马下,甚至在控球率、射门数等方面呈现全面统治的数据。与此同时,德国队长期存在的固有恶疾在这场惨败中继续全面暴露,例如,防守端的新人犯错让球迷无比想念上季德甲最佳中卫胡梅尔斯,腰无力的问题显示出小猪退出国家队后便带走了曾经的铁血精神,而勒夫对于无锋阵的坚守更是令外界无法理解……

来到与北爱尔兰的比赛,已经输不起的德国队显然承担着巨大压力。是否变阵,如何变阵的问题又成了外界对勒夫的最新审视。最终,勒夫适时做出了妥协,球队整体阵型退回到球员们更为熟悉的四后卫站位,布兰特首发与罗伊斯搭档,维尔纳位置前移,让德国队看上去至少有了一名中锋站位。综合来看,勒夫在本场比赛的体系选择似乎借鉴了多特与拜仁的双重基因,虽然直至补时阶段才锁定胜局,但攻击线在个别时段呈现出的整体攻势确实是这两年来少有的精彩发挥。

此外,外界依然在持续探讨德国战车的中锋问题。纵观俄罗斯世界杯四强球队,都离不开球队中锋的积极贡献。如今,德国战车真的就没有合适人员吗?其实,摆在勒夫面前有一个现成的、完全值得一试的人选——勒沃库森主力中锋福兰德,然而勒夫却已委婉表示至少在这个大赛周期内不会考虑招入这位过去两季有稳定进球的当打之年中锋。由此可见,救赎中的勒夫依然不变固执己见的真正恶疾,这让关于他的争论恐怕无法就此停歇。

勒夫让德国队未来始终存疑

作为一名擅长借鉴的主教练,勒夫在国家队主帅层面曾经连续收获成功,更让他赢得荣誉和好评不断。然而,常年在一支球队执教对主帅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挑战,勒夫本身也无可避免的经历了此间的由盛到衰。

看上去,在战术层面能否再度为德国战车找到一个好的借鉴对象并不难,难的是勒夫固执的选人用人和不知过错的惯性着实成为限制德国队重回正轨的最大阻碍——至少在这个国际比赛日,如此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了!

(晴空)

好了,关于“主帅”【晴空专栏】褪去冠军光环 固执自负的勒夫靠什么自我救赎?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