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战术贴】全面解析神经刀穆勒:“搅屎棍”型影锋是怎么炼成的

今天,58足球达达给大家分享丸子你不能再吃了带来的《【战术贴】全面解析神经刀穆勒:“搅屎棍”型影锋是怎么炼成的》,如果您对【战术贴】全面解析神经刀穆勒:“搅屎棍”型影锋是怎么炼成的感兴趣,请往下看。

拜仁慕尼黑的托马斯-穆勒有着很多外号,但实际上只有一个词能够公道地对他进行诠释:世界级。

如果仅仅因为穆勒在传接球时看似笨拙的姿势就为他而贴上其他任何标签,那就像是因为短小的前爪就剥夺了霸王龙在史前时代顶级猎食者地位一样荒谬。如果一名球员不是站在食物链顶端,他是不可能在联赛斩获115粒进球和140次助攻的,更别提他还有着8座德甲联赛冠军、5座德国杯冠军和一座欧冠奖杯。

在科瓦奇时期,托马斯-穆勒一度陷入离队传闻,常常只能枯坐替补席上。再加上被国家队除名的尴尬,很多人都认为这位30岁的拜仁传奇已经到了退位让贤的阶段。但在弗里克接手球队后,穆勒又一次绽放了活力。他在弗里克治下的15场比赛贡献了7球9助攻,俨然恢复到了瓜迪奥拉时期的水平。

关于穆勒的争议大多是基于他在球场上模糊的位置而起的,这位在巴伐利亚州土生土长的拜仁球星很难被准确地定义到某个具体的位置。而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专家和对手们有十多年了:他既不是纯正的中锋也不是典型的影锋,不同于传统的进攻型中场也非正规的边锋,倒更像是这四者的结合体。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个“空间阅读者(Raumdeuter)”。

“我不喜欢被当做一名前锋,我也不认为自己是一名前锋。”穆勒本人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是如此表示的。穆勒早在2000年夏天就加入了拜仁的青训营,当时他才不过10岁。而在距离19岁生日还差一个月时,穆勒就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联赛首秀。

“我喜欢在对方的中场球员身后进行活动,那个区域也是我最能打击对手的位置。我是前锋和中场的结合体,我就是一个空间阅读者(Raumdeuter),这是发自本能的。”

得益于他对进球——乃至空间感的嗅觉,穆勒在2010到2019这十年间共打进了107个进球,在整个德甲,只有他的队友莱万多夫斯基和多特蒙德队长罗伊斯的进球数比穆勒更多。不要忘记,穆勒还在同期送出了140次助攻。

而自莱万于2014年加盟拜仁后,穆勒在联赛的助攻中有三分之一都传给的是莱万,本赛季穆勒送出的13次助攻(21场比赛)也有5次是如此情况。

莱万在接受采访时也再次表达了他对搭档穆勒的偏爱:“当托马斯在我身边时,事情总会容易很多。他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我们互补得相得益彰。”

“托马斯总是面对着对手球门,并且有着很多跑动。当他在场时,我们就相当于在禁区中多了一名球员。这也让我能够获得更多空间,而无需一人独自面对对方的两三名防守者。”

事实上,穆勒在球场上的踢球方式非常简单:快速简洁的传球、更少的触球、适时的无球跑动以及精准的致命一击。但俗话说得好,决定成败的往往就在于细节。

尽管在进攻风格上高度依赖于对方后卫的失位,拜仁25号因而经常游走在越位线上,但事实上他却很少落入越位陷阱。数据统计显示每踢两场比赛,穆勒才会被吹罚1次越位。这位为德国国家队出场超过100次的世界冠军看似闲庭信步,但却在战术框架内最大限度发挥了他作为机会主义者的潜能。这对于他本人而言可能只是一小步,但对于德甲后卫们而言意味着巨大的不同。

穆勒在谈到自己的跑位能力时表示:“最关键的在于传球者传球和接球者跑到合适位置之间的时机。球场上总会有着一些危险区域,如果你花时间对它们进行研究,你就会发现哪里最能够给对方防线造成打击。通常而言,你只需要在恰当的时间点跑到两条线之间。”

“而这也一直是我最强项之一:在无球状态下,我在对方两条线之间的跑位和插入对方防守三区腹地的能力。这不算什么秘密。”

的确算不上什么秘密,但穆勒拥有无与伦比的预判能力却也是毋庸置疑的。穆勒阅读比赛的能力本就极强,但他还能够通过不断奔跑,拉扯对方防线的空间,从而为队友创造出全新的传球线路。

穆勒曾和多位富有创造力的世界级中场共事,但即便是蒂亚戈这样才华横溢的球员在某些方面的察觉战机能力也不如穆勒。只需要一个狡猾的手势和一次精心设计的跑动路线,穆勒就能将一次进攻试探转化为决定比赛的瞬间。

“这得归功于跑位、快速判断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我不会说自己‘非同凡响’,如果你认真查看我的技术情况,唯一不寻常的就是我的全面能力。”

“我的技术很好,但我并不是盘带专家。有的前锋的射术比我强,有的速度比我快。不寻常的就在于,尽管我存在了不少短板,但还是成功地迈入顶级行列,这也是因为我的其他技能点并不差。”

“旁人或许有些难以理解,相比于考虑我究竟是哪种类型的球员,他们更纠结于:‘这个球员怎么能够在拜仁这样的豪门而非普通球队效力’、‘他怎么能够获得世界杯金靴’之类的问题。他们不愿意去探究为什么会这样。”

穆勒之所以缺乏认可的一大主要原因,便在于数据很难量化他对于球队的价值。哪怕他已经为俱乐部和国家队在800多次出场中贡献了294球和220次助攻,但明眼人都清楚,穆勒的更大价值还是在于他的无球状态。然而上溯至最早使用参数概念的古巴比伦时期,却依然无人能够破解空间是如何被创造的这一难题。

“托马斯-穆勒定理”可能永远不会有得到论证的一天,其他球员们也有着其他方式达到顶级水平,只是不太可能复制第一个(也可能是最后一个)“空间阅读者”的成长路径了。或许只有在星海的另一端,拜仁的这位世界级跑位者才能得到他应得的认可。

(Archimonde)

好了,关于“穆勒”【战术贴】全面解析神经刀穆勒:“搅屎棍”型影锋是怎么炼成的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