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别把专利耽误在实验室

今天,58足球达达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别把专利耽误在实验室》,如果您对别把专利耽误在实验室感兴趣,请往下看。

作为国家科研战略高地,科研院所集聚了人才、项目、设备等多方资源,是优质专利成果的产出重地。然而,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助理欧晓斌博士介绍,目前我国科研院所的专利转化率整体上未超过10%。面对市场日益火热的需求,怎样才能让科研院所的“精”专利变身为具有市场价值的“金”专利,不至于被耽误在实验室——

学会给专利打包

将一家科研院所开发的单元性的专利技术推向市场,显然颇具难度。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资讯家电材料研究部经理叶仰哲认为,科研单位仅负责开发生产技术的部分而非完整的量产技术,从而造成了和企业在专利成果对接上的障碍。

科研院所与其各占学术山头,独自为战,不如联袂登场。欧晓斌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个案例: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在撮合中科院自动化所和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的项目合作过程中,了解到该公司还在工艺、控制、仪表等方面存在技术需求,于是先后组织过程所等中科院多家研究所的专家与该公司进行交流,介绍技术成果,从而促成了中科院多所与该公司达成了12个项目的合作意向,可谓全面开花。

目前,国内科研院所之间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跨院所合作机制,院所之间的合作相对偶然、随意,并未实现有机整合。因此,类似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专业机构在推动院所间深度合作上就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该中心在建立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平台、重大项目推进平台、京外院地合作平台这四大专业平台的过程中,促成了多家科研院所的合作。

相对于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院所专利转化难度要更大一些。对此,樊建平建议,整合一些科研机构的资源,建立多学科交叉环境,不失为推动科研院所专利转化的捷径之一。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就是由集成技术研究所、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等多学科部门组成。“发挥学科交叉特色,形成集成创新新优势,建立经济预测机制,培养市场拓展能力”被定为发展目标之一。目前,这个院有42个项目获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得科研经费达2045万元。

“我们与国内外的许多科研机构都有深入合作,在这点上一直很开放。把各项知识产权整合到一起,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樊建平说。

转专利先转观念

欧晓斌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中科院半导体所有位杨教授,几年前在与企业谈项目时,大家半开玩笑地说,等合作真成了,大家就得改叫“杨总”了。可杨教授当时就一脸严肃地说,他只擅长做技术,其他商业上的事儿绝对不参与。“这件事说明,在专利技术转化上,科研人员要过的第一关就是需要给自己定好位。”欧晓斌说。

专利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前期科研开发重要,后期经营生产同样重要。科研人员在不具备相应能力的情况下,从开发到经营的“一肩挑”的确不利于专利转化。充分认识到专利转化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明确自身职能定位,戒除大包大揽的逞能心理,是科研人员首先应有的转变<

好了,关于“专利”别把专利耽误在实验室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