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评论】CBA外援新政 就是管理者没有担当的表现!

今天,58足球达达给大家分享小汤带来的《【评论】CBA外援新政 就是管理者没有担当的表现!》,如果您对【评论】CBA外援新政 就是管理者没有担当的表现!感兴趣,请往下看。

文/PP体育特约评论员跳球

经过数天的CBA股东闭门会议,昨天上午最终会议通过了关于未来联赛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决议。在这些决议之中,其中关于联赛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项是外援政策的调整。

具体的内容如下:

“自2020-2021赛季开始,俱乐部可自主决定增加外援注册数量最高至4人,每场比赛最多可报名2名外援。同时,为增加国内球员出场时间,挖掘年轻球员潜力,打造国家队储备人才,自2020-2021赛季开始,每支球队外援上场为2人(最多)4节4人次,每节最多一人次(任一时刻只有一名外援在场上)。但为保证联赛的平衡性和观赏性,除八一队之外,上赛季成绩排名后4位的球队,每支球队外援上场定为2人(最多)4节5人次,最后一节最多一人次。进入季后赛后,不再允许新注册外援或更换注册外援,所有球队(八一队除外)均适用4节4人次。”

此前坊间传言的CBA联赛将增加外援注册人数的传言最终成为现实,靴子落地。

允许注册4名外援,同时CBA联赛的外援政策从4节6人次,改为4节4人次,这样的改革对于这几年逐步走向职业化正轨的CBA联赛联赛来说,意味着什么?

CBA的每一次改革,目的一定是想要联赛变的更好。没有一个决策着是会本着去毁掉这个联赛而去做决定。那么问题来了,更好的标准是什么?

标准答案应该是:联赛的水平,观赏性和精彩程度愈来愈高,同时通过这个联赛培养出愈来愈多的本土篮球人才。

联赛未来是要朝着这个两全其美的目标去前进的,但是在前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主次矛盾的问题。

从目前的CBA发展来看,想要保证比赛的精彩度不打折,就是要创造条件吸引更高水平的外援,同时给外援更多的上场时间。而想要培养本土篮球人才,恰恰得抑制外援,减少他们的上场时间。

这是一对矛盾。

那么我们现阶段提升比赛精彩程度和培养本土球员,到底谁主谁次,谁才是当下第一要务?

很显然,后者是眼下最要紧的,尤其是在男篮世界杯阴影尚未消失的大背景之下。

所以,这样的一个外援政策就应运而生了。我们可以试着站在联赛公司决策者的角度上去理解这项政策的初衷,体会他们的良苦用心。但当你去逐一拆解这些政策的背后逻辑会发现,非常拧巴,难以自洽。

可能你会说,没钱可以选择注册两个外援,四外援并不是强制执行。对,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现在的大环境是,如果大部分球队都注册了4外援,那就意味着拥有4外援的队伍容错率大大提高。某一两个外援状态不好,或者遭遇伤病,剩下的人立刻可以顶上来,不会影响球队战绩。

一些没钱的小球会,如果你只有两个外援,一旦遭遇伤病或者磨合问题,那么你再去重新到自由市场挑外援,换外援,这一来一去的时间快则一个礼拜,慢甚至要超过一个月,这段你就要以残阵参加比赛。本身这些球队对外援依赖性就非常大,一旦出现外援真空,成绩必然下滑。如果在这段时间恰恰是整个赛季最该拿分的阶段,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一个赛季的努力因为没钱签4外援而功亏一篑。

本身不愿意屯外援的小球会在这种形势下也只能咬牙上4外援,否则没法玩下去。

就像是一个游戏生态中,原本有人民币玩家和普通玩家,大家都是各有活法,处在各自的阶层,追求不同,一切还算和谐。现在联赛强行让所有人全部升级为人民币玩家,彻底取消了普通玩家这一阶层。

这种强行改变游戏生态的行为,对于普通玩家的打击是巨大的。

联赛的这个决定,小球会一定是持反对态度的,但最终的结果表明,这些反对声音最终没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这笔其实没必要的开支最终强行摊派到了各支俱乐部的头上。

好,既然4个外援买来了,如果能让这些钱的价值最大化,也算是真金白银没白花。而紧跟着这个允许4外援注册的政策之后是4节6人次的外援改为4节4人次。

这也就意味着,每场比赛至少有2个外援是被浪费的,而且在能上场的两个外援中,也只能打48分钟。

俱乐部将大部分的钱花在外援身上,但没有将这些付出利益最大化。从某种角度上来说,CBA联赛对于外援这个群体来说越来越像一个慈善机构。

既然政策允许了4外援注册,本身是一个联赛放开外援使用尺度的信号,而与此同时,又新政进一步缩减外援使用频次。

为什么要这样互相矛盾?

显然,联赛的决策者们想要在保持联赛精彩程度和锻炼本土球员中间寻求一个平衡,然而事实上,现阶段这是一个相对矛盾的事,没有一个中间值。

如果想要进一步促进联赛的精彩程度提升,那就彻底放开外援政策,允许更多的外援注册并上场,通过更多的外援倒逼本土球员成长。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尝试,非常冒险,弄不好万劫不复,姚主席都兜不住。

与之相反的另一种便是,将外援这一群体在联赛的作用压到最低,只允许单外援,并且最后一节不允许用外援,让更多的本土球员获得上场时间。这会一项是拥有最广泛民意基础的政策,但在一定是时期内,比赛精彩程度会打折扣。我们的联赛要经历过一段阵痛期,至于这个时间要多长,很难说。如果阵痛期的时间过长,这也是联赛管理者们所无法承受和接受的。

两个极端都是风险很大,但是决策者在这个时候得有向死而生的勇气。坚定的选一个方向,并走下去。

事实上,并没有。

所以最终就只能搬出一套既可以迎合民意舆论,同时也尽量保住比赛精彩程度的政策。

这就是眼下的新政。

几乎同一时间,CBA官方发布了新赛季联合宣言《敢梦敢当》,其中说到;“以实际行动敢于梦想,敢于担当,为中国篮球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毫不客气的说,外援的新政策,恰恰是联赛管理者没有担当的表现。

万事万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乱弹琴,试图钻规律的空子去讨一个巧,最终的结局一定是会被反噬。

在《敢梦敢当》宣言中还特别强调了未来要加大俱乐部青训投入。4外援注册的新政注定要白扔几千万,把这些钱花在青训上面,岂不更好?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无法理解在CBA正处在上升阶段时候出台这样一个逻辑拧巴的外援政策。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在他的《三国史话》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假如一个人对付一个问题要顾到三方面,而旁观者只知道两方面,那在旁观者看来,这个问题自然要好对付得多。在当局者,还要多顾全一方面,旁观者所主张的方法,他就决不能采用。在旁观者看来,他的手段就很不高明,而要说他是一个迷者了。”

关于CBA新政的疑惑,这段话或许能开解很多人。

我们无法理解的,也是因为不在其中,无法窥其全貌,决策者们真的有很多无法言说的难处吧。在改革的档口,面临多方的压力,想要同时让球迷,股东和上头满意,真的太难了。

如果非要为新政找一个合理的背景原因,也只能权且以此为解释了。

好了,关于“外援”【评论】CBA外援新政 就是管理者没有担当的表现!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