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评论】如果你爱林书豪 就永远别把他当成下一个马布里

今天,58足球达达给大家分享不会真的湖人总冠军吧带来的《【评论】如果你爱林书豪 就永远别把他当成下一个马布里》,如果您对【评论】如果你爱林书豪 就永远别把他当成下一个马布里感兴趣,请往下看。

文/PP体育特约评论员:Yang

几乎每一个外援在同一个CBAt球队打出成绩、且长待两三个赛季,就会有同样的命题作文出来:XXX会是下一个马布里吗?

林书豪碰到这个问题更早一些,初来乍到,即劈头盖脸。

先说这个命题,这只是写作者讨巧(干脆说是懒惰)的行为而已,因为你知道答案,除非这事发生在科技昌达、道德沦丧的未来,否则,不可能有人能成为另一个人。即便在NBA世界,这样的傻问题也不少见,而被采访者给与的回应也很套路:“我很尊重XX,也希望能够达成他的成就,但我更希望做我自己。”

这些职业球员,每天都身处你死我活的职业赛场,职业赛场本质上是一场“大逃杀”的游戏,只有杀到最后还活着的人,才能享受欢呼。所以,骨子里的竞争性以及现实的诱惑,不会让它们想成为下一个XXX,而只有超越XXX,才能获得最大化的利益。我们这一代,也看过这样的故事,谁是下一个乔丹?科比写出了“Mamba out”的故事,詹姆斯则写出了“I am back”的故事。接下来,还会有各种不同的故事。

一个人,终其一生,就是为了写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林书豪不会也不必成为下一个马布里。

对职业球员来说,他们的职业生涯,就像一部标准叙事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即便开始的设定颇多相似,但不同于前人的结尾(高潮部分)才能收获最多的掌声。林书豪和初来乍到时的马布里,在CBA故事开始前的轨迹是相似的:在NBA打出名堂,又无人问津,走上CBA的救赎之路。但如果观察细节,有太多不一样了。这些细节并不是今天我想要说的,因为即便把所有细节拆分出来,逐条对比,你也无法预判林书豪在CBA的结尾是什么故事。

我需要先判断林书豪希望在CBA得到什么?那就要看他在NBA得不到的是什么。赛季开始前,杨毅老师和杨健老师采访林书豪,那是一次极有质量的对话。

林书豪说:“我的NBA生涯有80-90%都处于低潮。其实我是这样一个人,我不怕自己有很大的梦想,不怕去追梦,我最想达到的就是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球员。我不认为我现在达成了这个目标。”

采访者追问“想成为的那个球员,在NBA处于什么位置”?林书豪说:“我想在NBA当先发控球后卫,带领球队进入季后赛。也许不会成为库里和威斯布鲁克那样的超级巨星,但也不会是一个板凳球员。”

这其实是“教练,我想打篮球的”NBA版诉求,对一个曾创造出“林疯狂”奇迹的球员来说,并不高。但是你看,不管是现实对梦想的挤压,还是对自身的准确认知,再加上华人的谦逊传统。林书豪并不会像大多NBA球员那样放大话。而他想要的,是一个证明,证明自己的技术能够真正推动一支球队前进,这对一个球员来说,是最原始、最本真的快乐。

林书豪在CBA,最需要的就是重拾这种快乐。只有这种快乐,才能让他把之前为篮球所做出的努力、舍弃、伤痛、狂喜、悲哀一一化解,在他和自己“冰释前嫌”之前,冠军、很多个冠军,不过是达到他Inner peace的附属品而已。

但是,作为公众人物,外界的挤压和内心的真实想法,必然会有冲突。球迷的期望可是在未来一两个赛季,他能率领球队夺冠;媒体开始讨论他是否能成为下一个马政委。

但林书豪很清楚,“不管你是谁,也不能说来CBA就一定能拿冠军,哪怕是勒布朗-詹姆斯”。

他说的对,CBA和篮球的普适规律应该受到尊重。否则,看看“师弟”在辽宁队的挣扎吧。

我想北京队也很清楚这一点,他们的建队思路是一个完整、稳定且有持续性的体系,在未来能够重回巅峰。在这个体系,林书豪目前充当的就是掌控者的角色,夺冠肯定是目标,但未必是现在。

所以,林书豪的第一步,就是找到篮球场上“快乐”,我看到的是,他已经是先发控球后卫,他是进攻发起人,他可以做出战术抉择……林书豪给与的回报是:聪明的分配球权及攻坚,以及不遗余力的防守。尤其是防守,这是大多数外援不愿意投入精力去做的事。但这就一定能收获冠军以及更多的冠军么?没有人敢打包票。

就像北京队前主教练闵鹿蕾关键时刻要手带佛珠胸前画十字那样——要用信仰、或者说要找一个心灵属地来安放自己的各种情绪。林书豪会做的是交给上帝,就像他在推特里曾经贴的:

“Commit your work to the Lord, and your plans will be established -Proverbs 16:3;你所做的,要交托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 -旧约圣经 箴言书 16:3。”

但是,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在CBA接受采访时,很少听到他(我印象中还没有)提到“上帝”,更多的是提到“队友”。上帝已经把他放到了这条路上,剩下的,需要他和他的队友们共同走完。

在这条路上,他们才刚迈出一步。而马布里现在及未来最可能的角色都就是“对手”,就像升级打怪,林书豪只有击败他,才能走下去。第一回合,穿着带有球队徽章的考究白色礼服——这件衣服意味深长——的马布里不能亲自上场,他只能牺牲头号得分手弗格的体力去严防林书豪。在这场肉搏战中,林书豪和队友们互相扶持,赢了。接下来,这样的厮杀还会有很多次。至于大结局,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

最后还要说一句。马布里版的“纽约人在北京”的故事,其高潮是五棵松外树立的雕塑。假若林书豪也达到马布里的成就,会有人给他树立一个雕塑么?大概率不能。

所以,马布里故事高潮的最绚丽部分,还是中国人赋予的、也是很多人爱看的:中国的胸怀可以让外国人浪子回头,中国的文化可以让西方人“臣服”。

但林书豪不一样,我们是同种同族不同国籍,国人在他的故事里的情感线会是:混不好,就回来,这里是老家。混好了……这是你应该做的。

【作者介绍:Yang,前《体坛周报》编辑,“壮游者”播客主播】

好了,关于“球员”【评论】如果你爱林书豪 就永远别把他当成下一个马布里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